第43章 情况相同

    百官立刻变得严肃,目光敬畏的看着李恪。

    他身穿十二章服,头戴天子冠冕,威风凛凛。

    作为臣子,他们内心激动,高喊:“陛下圣明。”

    登基大典结束后,按照传统还有一项活动,祭拜宗庙。

    但李恪的宗庙……他没办法去。

    李恪本想取消这项活动,但城主坚持认为要保留传统礼仪,否则会被视为野蛮,招人嘲笑。

    李恪想了良久,同意了。

    干脆在新城建立一座小宗庙,里面放置李唐祖先的牌位。

    还有皇宫,原本的技术部,如今的工部,已经在加班加点日夜赶工建设了。

    “朕再重申一遍,朕对轩辕的未来期望很大,希望你们能紧随我,共同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朕要在有生之年,率领轩辕雄师,开疆拓土。

    让轩辕皇朝成为各国仰望的典范。

    大家应该清楚朕的我性格,贤能者居上,庸碌者居下,不偏袒豪门世家,也不轻视贫寒子弟。

    希望会有那么一天,轩辕能够天下大同,道法自然,天下归公!

    让百姓安居乐业,互助互爱,再没有饥寒之苦。

    此乃朕的宏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愿诸君共勉之。”

    这番话,说的众人热血澎湃。

    “愿为陛下效死,共赴太平盛世!”

    李恪满意大笑,深信自己能够实现愿意。

    虽然道路坎坷,也仍愿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与此同时,安州城外。

    程处弼等当地官员听说李二亲率兵过来,急速出城迎接。

    看着远远而来的天子仪仗,程处弼等人匆忙上前,想插入队伍之中,向李二问候。

    然而,等斥候通报他们在城外的消息给李二后,却没获得召见,反而传回一句严厉的斥责。

    “你们身为城中官员,不好好做自己的事,跑来迎驾?赶快滚回去。”

    程处弼等人闻言面面相觑,只能不吭一声,满怀忐忑跟着銮驾入城。

    李二走出銮驾,看见几人,冷哼一声,径自走入城主府。

    长孙无忌见程处弼等人呆立不动,不禁催促道:“还愣着作甚?速速跟上!”

    他们这才反应过来,匆忙跟随一众重臣之后。

    李二此行非常慎重,随行的大臣武将包括李靖、陈师节、李道宗,文臣则有房玄龄、长孙无忌,和魏征。

    加上整个凉关的各位将领。

    他觉得自己这能凭此重振大唐雄风。

    程处弼等人心生忐忑,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难道殿下真的要反?

    如果是,他们何去何从?

    要知道,现在的安州能逐步繁华,靠的都是李恪。

    想想,两个月前的安州,遍地流民,朝廷无能为力。

    现在慢慢变好了,李二又想卸磨杀驴?

    他们该怎么选?

    选李二还是李恪?

    牛忠呢?

    他应该提前就接到消息陛下会来吧?为什么不来迎接?

    莫非已经做下选择了?

    他们心里好乱,完全懵逼状态,也压根不知道牛忠在凉城参加李恪的立国大典,俯首称臣呢。

    走进大堂,李二高坐主位,其他重臣分列两侧,仅程处弼一行人站在中间,接受质问。

    这情形,像是审问犯人。

    为什么李二不直接去了关?

    因为他不确定牛忠是否真的叛变,贸贸然过去,是犯傻行为。

    而安州距离凉关很近,来这调查和做根据地,是最合适的。

    李二一看到他们就怒火中烧,愤怒道:“你们几个,立刻把李恪的事解释明白!他究竟怎么攻克曼族的?”

    官员们互相看了看,最后齐刷刷看向程处弼,希望他出来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程处弼是程咬金的儿子,李二多少会不看僧面看佛面。

    没办法,程处弼只能硬着头皮走出来。

    “陛下,我爹应该已经把情况跟您说明了吧。”

    李二一拍桌子,脸色阴沉:“说明了也得重新说一遍,而且要详细!”

    程处弼猛地一震,“是。”

    他不敢再有半点侥幸之心,仔细梳理思绪,一丝不苟地将他所知道的事件经过复述了一遍。

    复述完后,忐忑看向李二。

    长孙无忌等人听完程处弼的叙述,皱起了眉头。程处弼的描述,何程咬金汇报的情况大致相同。

    李二的心情愈发沉重。

    情况明确无误,甚至比他最初预想的更加复杂。

    当前,李二无心顾及其他,只想弄清楚李恪目前在哪,好做作战方案,将其捉拿归案。

    稍作沉默后,李二询问:“你们可知李恪的具体位置?现在身处何地?又在做什么?”

    程处弼吞吐其词,最终在李二的逼视下,不得不吐露真相。

    “陛下,关于殿下的确切下落,我们并不清楚。但是,不久前他举办了商贸大会,大会结束后听说送了高句丽女王和吐蕃公主回去。

    还有,前段时间和牛将军喝酒,牛将军不小心透露了一嘴,说十天前殿下派出一支队伍前往京城,推测是去接杨淑妃等人。”

    李二的血压不断升高,程处弼他们哪会这不清楚那不清楚。

    这状况就像他在发动玄武门之变时,李靖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只是袖手旁观。

    都是一群狡猾的人!

    李二深吸一口气,咬牙问:“你们就这样看着他胡作非为,然后无动于衷?”

    程处弼尴尬道:“我们并不知道殿下已经与陛下决裂。”

    周围的大臣在心中破口大骂,真是胡说八道,普通百姓都知道的事,他们会不知道?

    李二心情变得更糟糕。

    如果杨淑妃没被接走,他们等于握有一个人质。

    即使李恪再跋扈,李二也相信李恪会保护他母亲,不会让她处于危险之中。

    但现在看来,杨淑妃极有可能在他御驾亲征时被带走了。

    这样一来,李恪不必再担心李二的其他威胁。

    而李愔,是他儿子,不可能被用作对抗李恪的棋子。

    其他人?

    没有其他人可以用来威胁李恪了!

    李二举起手,又放下,最终无话可说,仅是又无力地发了句话。

    “你们暂且退下,李靖负责整顿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