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为何读书

    第二十八章  为何读书

    虽然周仲当时不在青山村祖庙,他却从杨云话里察觉到一丝不对劲。

    一个能从京城前来投奔旧主的人,怎么可能见到旧主后,突然变成小偷?

    这里面必然有不为人知的内情。

    杨云看着眉头紧皱的周仲,眼神中带着一丝淡然说:

    “先生,王忠是不是贼,我们村的族老已经给出定论。”

    就算王忠真没偷东西,但在族老判他偷窃财物的时候,他已经是贼。

    周仲诧异地看杨云一眼,没想到这个学生不仅聪明,还有几分通透!

    但,青山村的族老已经对此事盖棺论定,杨云也认可这个结果。

    周仲自然不会再节外生枝,点头说:

    “行,你回座位,一会儿我给你上课。”

    转眼到中午吃饭时间,同窗们围在杨云身边,纷纷央求他,再讲一遍祖庙断案的事。

    这些学生都是附近村子的人,一年到头难得有件新鲜事。

    好不容易碰上一件,同窗还是亲历者,他们自然想多听几遍。

    杨云看着那些期待的眼神,实在不忍心拒绝,只能再大略讲一遍。

    众人听完都觉得意犹未尽,但又不好意思再麻烦杨云讲一遍。

    在众人为难之时,杨云忽然开口地问:“你们都是为什么读书?”

    转移注意力最好的办法,是另外新开一个话题。

    果不其然,众人这下不再想王忠的事,脸上带着一抹兴奋说:

    “我爹说,读书才能走得更远,不然只能像他一样,活几十年,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县城。”

    “我娘说,把书读好能吃好吃的,住大房子,我才来读书!”

    刚开始说的几人都是小孩子,言语之间难免带着几分天真稚气。

    唯有宋玉川与众不同,认真地看着杨云说:“我爷爷说,读书能明事理,我想做天下间最讲道理的人。”

    杨云听到宋玉川志气这么大,随口勉励他一句,转头想看旁边的虞尚熙。

    虞尚熙将手中的食盒放下,面皮微微涨红,

    “我想考个秀才,那样每年家里不用交那么多赋税。”

    宋玉川几人稚气未脱,说出什么话都不奇怪。

    但虞尚熙已经十五,懂廉耻知荣辱,觉得读书人言利,是件非常丢人的事。

    瞧见虞尚熙低头,杨云猜到他心中在想什么,笑呵呵地开解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尚熙你要是能中秀才,你们全家人都要跟着享福,那样也挺好的。”

    虞尚熙不知道有没有把杨云的话听到心里,只是搓搓手反问杨云,“那你为什么读书?”

    杨云看着天上高洁悠远的白云,面前闪过的却是杨成罡冰冷无情的面容,还有余氏歇斯底里的叫嚣及杨灿嫌贫爱富的嘴脸。

    这些最终化为一声轻叹,杨云对着众多同窗平静地说:

    “大概,是为让一些人看看,就算光靠我自身,过得也绝不比他们差!”

    同窗们面面相觑,不知道杨云这话是什么意思;唯有虞尚熙似懂非懂地点头。

    转眼到每旬放假的日子,杨云跟姜梅打声招呼,去县城再买些纸笔。

    周仲让杨云每天临十篇字帖,除此之外还要交功课,文宝坊买的两刀纸马上要用完。

    还有每天在木板上练字,羊毫笔掉毛特别严重。

    他得重新买几支备用,不然以后只能用秃笔。

    进县城,杨云直奔文宝坊,刚到店门口被一个人拦住。

    王忠眼眶微红,一副非常激动的样子看着杨云,颤声说:

    “少爷,我终于又看到你了!”

    杨云诧异地看一眼王忠,没想到他被打成那个样子,竟还没离开!

    要是能回去,王忠早回去了,哪怕在京城做个下人,也比在这里受气强。

    但新世子不讲情面,他要这么回去,世子非得把他扔进侯府地牢,关上一年半载不可。

    见王忠好像看到亲人一样,杨云才想起。

    上次的事王忠不知道是他故意的,恐怕心中还念着,他为他说好话的情。

    想到这里,杨云心中冒出一个主意,换上一副又惊又喜的表情,“王忠,你怎么还在这里?”

    王忠发现杨云对他的态度,不像最开始那么强硬,以为他的执着打动他,故意挤出几滴眼泪说:

    “少爷,从上次被人陷害后,我在城里找个地方住下,每天等着盼着再见您一面!”

    “青山村我不能再去,但我可以留在城里,为少爷了解县城的情况和格局!”

    不得不说,王忠的提议还是很诱人的。

    如果能提前把县城的势力梳理清楚,以杨云的办事,定然能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只可惜,县城太小,杨云不想被局限在这里。

    他要去京城,要让那些人看看,他春风得意的样子。

    沉默片刻,杨云故作悲伤地叹一口气说:“王忠,你还是走吧。我连纸笔都快要买不起,没办法给你开工钱的。”

    听杨云穷困到这种地步,王忠觉得机会来了,拍着胸脯说:“公子,你用不着给我开工钱,我是单纯想报您的救命之恩!”

    “您不是没钱吗?我在侯府干这几年,也有点积蓄,今天你想买什么,全部由我来付!”

    杨云做出一副扭捏之色,假装不好意思地说:“这样不好吧?”

    王忠大手一挥,拉着杨云进文宝坊,十分豪气地让他随便拿。

    既然有人做冤大头,杨云也不客气,拉着伙计买下五支店里最好的笔,还买十刀好纸,以后科举要用到的《四书五经集注》也来一套。

    等到最后结账时,掌柜噼里啪啦拨着算盘珠子,最后满脸堆笑地看着王忠,“承惠,总共十二两银子。”

    十二两银子绝不算少,王忠忍不住心疼,但牛皮已经吹出去,他要是反悔,以后还有什么脸面见杨云?

    杨云扶着《四书五经集注》站在旁边,似笑非笑地看着王忠,“王忠,你刚才说的话,不会不算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