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忠仆的真面目
刚才王忠跪下,引得路人侧目。
他又下跪,又是大喊,街上的人聚起来。
姜梅被周围人的目光看得有些不适,小声对杨云说:“要不咱们把他带回去,慢慢劝他吧,不然让他这么闹,脸上不好看。”
杨云却摇摇头,目视前方,扶着姜梅走得更快,“娘,要是咱们回头,那除收留他外,没有别的选择。”
“遇到这种裹挟路人逼我们同意的事,咱们赶紧走才对。”
王忠是个聪明人,又占着报恩的大义。
杨云要是回头,肯定会被形势逼得收留王忠,只有一走了之,才是最聪明的办法。
正如杨云预料的一样,姜梅和杨云从人群中挤出来,身边注意他们的人越来越少。
直到两人拐个弯,才长出一口气。
姜梅掏出手帕擦擦额头上的汗,眼神中带着几分不忍问:
“云儿,你这么做,是不是太无情?王忠再怎么说是来找你报恩的。”
报恩?
杨云无奈地摇头,王忠报恩最好的办法,是离他远远的。
只是这些事,不能对姜梅说,他只能含糊几句,敷衍过去。
休息片刻,两人继续往文宝坊走。
没想到刚走几步,姜梅哎呀一声,用手轻拍额头,
“忘了问王忠,灿儿最近怎么样!”
听姜梅还记挂着杨灿,杨云的眉头微微皱一下,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姜梅带着杨灿回天应府认亲那天,杨灿那怨恨,鄙夷的眼神。
当时,杨成罡的夫人余氏,叫嚣着要把姜梅活活打死。
被姜梅养育十八年的杨灿,不仅不为姜梅求情,反而一个劲地怪她。
这样无情无义,不知好歹的人,在杨云看来,根本没有记挂的必要。
姜梅说出杨灿,立刻发觉这话说得不合适,小心翼翼地瞄一眼杨云的脸色。
果然他的脸色非常不好看。
知道说错话的姜梅,眼珠转几圈,小心地拉着杨云的手说:
“云儿,娘的话你不要往心里去,杨灿虽然不是娘生的,却是娘养的。”
“他进天应府后,我恐怕跟他再无相见之日,遇到王忠,才想问上一句。”
“当然,云儿你要是不高兴,娘不问了。”
尽管姜梅不知道杨灿的具体情况,但她也知道。
天应府财雄势大,各种奇珍异宝应有尽有,杨灿的日子只会更好,不会更差。
杨云愣一下,冲着姜梅摇摇头笑着说:
“娘,我不是怪你记挂着杨灿。毕竟您养他十八年,就算是个阿猫阿狗都有感情,更何况是个大活人,您想问一句是应该的。”
见到儿子没有因为这件事怪她,姜梅脸上重新泛起笑容,试探着问:
“那我们回去找王忠问问?”
王忠被两人拒绝,说不定会离开县城,到时候姜梅再想找他难了。
杨云的嘴轻轻抿起来,回去找王忠,说不定又会被他缠上。
可看母亲期待的眼神,杨云又不想让她失望,最后只能点头,“走,咱们回去找他。”
两人顺着街边回到刚才的位置,发现四周围观的人已经散去,连王忠也不知道去哪。
杨云找街边的小贩问一下,才知道,王忠见杨云离开,收拾东西往南去。
沿着小贩指点的方向,杨云和姜梅很快看到王忠的身影。
正当两人想追上去的时候,却发现王忠和一个人鬼鬼祟祟地走进一条小巷。
看到这一幕,杨云立刻感觉不对。
王忠从京城来到这里,是来投奔杨云。
他在县城应该没有朋友才对!
想到这里,杨云轻轻扯一下姜梅的衣袖,竖起食指放在唇上,示意她不要说话,两个人悄悄靠近巷子口。
只听一个陌生的声音,肆无忌惮地嘲笑王忠,“这不是王角吗?方才你在街上演的那出好戏,看得我真是过瘾啊!”
或许是杨云当时走得很决绝,王忠没想到他会再回来,说话毫无顾忌,
“你少在那里说风凉话,老子要不是想让那个小野种收留我,我会给他下跪?”
“呸,什么玩意!还以为他是世子呢?”
站在巷口的杨云眉头紧紧皱起,王忠对他前倨后恭,到底是为什么?
杨云身后的姜梅,听到王忠骂她儿子是野种,脸色立刻涨红!
开始嘲笑王忠的那人哼一声,张口追问道:“那个小杂 种的心是狠,你都跪下,他还不收留你。”
“但你要是回不到他身边,咱们怎么完成世子交代的任务?”
王忠冷笑几声,胸有成竹地说:“你放心吧,我伺候那个小杂 种好几年,对他的性格了如指掌。”
“今天当街下跪没有用,我再想其他办法,保证能让小杂 种心软!”
两人低声说几句话,从巷子里走出,一左一右离开。
杨云和姜梅站在一个摊贩的货架后面,脸色十分难看。
他们两人都知道,王忠口中的世子,说的是谁。
沉默良久,姜梅缓缓坐在路边的台阶上。
她没想到,杨灿竟会算计她的儿子。
“娘,你没事吧?”
杨云刚才对突然投奔的王忠心存怀疑,见他别有所图,反而不是太惊讶。
这样才是正常的,不然王忠凭什么抛下天应府的好日子,来青山村跟着他吃苦?
姜梅看着杨云关切的眼神,轻轻摇头,
“我没事,只是没想到,人会变得这么快……”
之前杨灿在姜梅面前,是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
可没想到去侯府短短几天,已学会钩心斗角,互相坑害这一套。
“他是侯府世子,想要什么有什么,脾气自然会有些变化。”
杨云陪着姜梅坐在台阶上,若有所指地说。
姜梅忽然长长叹一口气,“你说得没错,他是侯府世子,一个青山村的穷苦妇人没资格关心他。”
看姜梅黯然的眼神,杨云心中有些不是滋味,但还是轻声安慰说:“娘,不用伤心,您不是还有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