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这天气不知是怎的,真就是出奇的冷。
十月初还在冷雨凄霜,飘雨的时候还带着雪花,越发冷的透骨。
鹤寿堂宁老太君正房,已笼了两盆银霜炭,暖阁火墙烧得滚热。
沈氏为表孝顺,每日过去请安,都要问寒问暖,生怕老人家冻着。
她明知道天气冷,还压着别院的炭不发,主子奴才自然怨声载道。
锦鑫堂与玉真阁不跟着挨冻,派婆子小厮出去买炭,自己烧自己的。
梨月住的下人院小屋柴火不缺,而且她手头也宽裕。
怕晚上烧炕的柴不够,梨月还花几十钱,买了一担干柴备用。
现在晚上回屋,她缩在热炕上吃着蒸乳饼,看彩雯姐在油灯下做针线活。
亏得她俩是住的炕房,若是大丫鬟们的床房,可就没这么便宜。
床房不能烧炕只能笼炭盆,柴、炭价格不一样,下等炭都比柴禾贵得多。
因此现在丫鬟们都挤着住炕房,毕竟热炕睡着更暖和。
梨月的新棉衣做好了,彩雯还帮她做了顶絮棉花的暖帽。
粉底红花绣着两只蝴蝶,和新棉袄是同一个花色。
棉花还剩了好些,等到最冷的时候,买上几尺斜纹绒布,再做个加棉的披袄子,这样冬日三九天都不怕了。
彩雯还要给她做双粉红细布新棉鞋,梨月拦着不让做。
厨房里干活容易脏,还是穿千层底粗布大棉鞋好,耐脏又结实。
这身崭新棉袄梨月都宝贝的要命,怕粉色衣裳弄脏,在外头罩着旧披袄。
现在她出来进去,都像个圆鼓鼓的青布球,衬着小脸红红的。
这天中午服侍过午膳,梨月和莲蓉挤在灶边,坐着小凳吃饭。
灶火的余热很暖和,碗里是滚热的羊肉汤面,香浓浓热腾腾的。
灶上温着大海碗,是一盆盐酱羊蝎骨,肉虽然不多,可煮的特别烂。
莲蓉举着骨头,扭头伸舌头,吸溜着羊肉骨髓,烫的鼻子都歪了。
梨月捧着碗直笑她,吹着碗里的热羊汤。
冬日正是吃羊肉时节,高门贵府乃至皇宫内院,都讲究吃羊肉。
比起其他肉食来,羊肉是最金贵的,一斤上等肥羊,能卖几百钱。
上至御膳房御厨,下至普通富户庖厨,都以会全套羊菜为荣。
京师的上等酒楼,门口挂的水牌幌子里,必定有羊饭、羊酒字样。
否则就落了下乘,正经的老饕吃主,根本不会光顾。
秦嬷嬷这辈子的手艺,有大半都在羊肉菜上。
这些日子梨月跟着秦嬷嬷学菜,大半时间都在做羊肉菜。
自入了十月天气,她们已在市上买过两回整羊。
梨月学了好些调羊肉羊杂的窍门,蒸羊的菜肴差不多都会了。
咸鲜口味的盏蒸羊、酒蒸羊、酱蒸千里羊,酱香酒意扑鼻。
骨酥肉烂的蒸软羊、烂蒸大片与蒸大骨龟背,软烂的入口即化。
这些菜肴极为讲究香料配比,更依靠火候时间。
入锅时都要用湿润的麻纸封着碗口,微火慢慢把肉蒸的酥软可口。
秦嬷嬷带着梨月她们,专门给宁大小姐备膳。
现在宁府上下都削减用度,宁大小姐倒没受影响,她反正半点苦都不吃。
依旧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府里没有的食材,就让秦嬷嬷现买去。
今天天冷阴沉,宁大小姐早早就派人过来,说中午要吃五味杏酪羊肉。
这杏酪羊肉也是蒸羊的一种,只是口味上与众不同。
平常的蒸羊都以咸口为主,这道杏酪蒸羊肉却是微甜口味。
要在刚出锅的蒸羊上头,淋上一盏滚热的杏仁酪。
甜杏仁加糖霜熬煮而成,平日也可做甜品吃。
这道菜要做的不腻,那可是很不容易的。
秦嬷嬷做的时候,特意把梨月和莲蓉都叫在身边,慢慢给她俩演示。
给宁大小姐做了杏酪蒸羊肉,她们把剩下的羊脊骨用盐酱煮了。
梨月她们跟着沾光,不单有羊肉汤面吃,还能吃酱羊骨。
今天羊肉买的好,是秦嬷嬷亲手挑的,肥瘦相间又新鲜,价钱也不便宜。
如今锦鑫堂小厨房用的肉食与蔬菜,都是她们自己出去买。
若指着管事房的用度,别说是上好羊肉,连鸡鸭肉都是柴的。
凤澜院正房里,沈氏坐在妆房软榻上,也是刚用过午膳。
午膳有一道野蕈鸡汤,鸡肉拆下来煎一煎,另算一道菜。
那只鸡是熏鸡,亏范婆子怎么想的,竟然拿来煮汤,沈氏喝一口撂下了。
煎鸡肉签更是要命,嚼起来像吃咸柴禾,她实在嚼不动,赏给丫鬟吃了。
最后米饭泡热茶,就着咸食小菜吃了半碗,就对付过去了。
偏厅里实在太冷,饭食放了片刻就凉透了,她也实在吃不下。
妆房软榻上铺设的厚些,把碧纱橱合上,总还比厅里好些。
就想环环她们说的,沈氏不单是对下人狠,她对自己也狠。
初冬飘雪的时节,这屋里还没笼炭盆,摸哪都是冰凉的。
外头雨雪森森,屋里越发阴冷发潮。
她特意多穿了些,桃红灰鼠小褂,葱白镶羊皮裙,外披着青缎大毛皮袄。
头上玄色缎子抹额,腿上盖着闪缎褥子,捂着个开水冲的热汤婆子。
屋里头不生火,冷飕飕没些儿热气,就算小毛套着大毛穿,还是一样冷。
沈氏穿得多盖着暖褥抱着汤婆子,身边丫鬟可没这么好受。
芷清只穿了一层薄缎棉袄,冻得嘴唇发青两手都紫了。
端着小茶碟站在旁边,止不住的全身哆嗦。
沈氏全然没看见,她正全神贯注倚着炕桌,拨弄象牙小算盘。
算盘旁边高高堆了一摞账本,掌事对牌则撂在木匣儿里。
沈氏拨两下算盘,手就在汤婆上暖一暖,半晌才尖着手指翻一页。
不知过了多久,赵嬷嬷从外头进来,见这里如同冰窖,心疼的直皱眉。
连下人屋都烧了暖炕,小丫鬟们吃完饭就躲回炕上,打骂着都不出来。
大奶奶这般自苦,又是何必呢?谁能知她的好不成?
“大奶奶,天气实在冷了,今日又落雨落雪,不生火可使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