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国公府小丫鬟 > 第188章 炭火
    今年中秋后连下几场秋雨,确实是冷的早些。

    白日晴天时候还好,夜里就凉的不成,睡冷炕都有些受不了。

    若在往年这个天气,各房必定已发下炭来,让大伙儿笼火取暖。

    可今年却不一样,别说是下人屋里,就连主子们房里也不见半块炭。

    京师冬日是极冷的,府里的房屋御寒,要么用炭要么烧柴。

    若论起贵贱来,烧炭比烧柴贵上好些,光是炭就要分几等。

    最上等的炭是用竹子烧成的,焚过之后灰如白霜,俗称叫银霜炭。

    宁老太君房里用的,便是这种银霜炭。

    听闻皇宫内院里,这种炭都是有数的,只有太后万岁爷皇后能用。

    其他受宠的娘娘们,都得万岁爷赏赐,才能用的上。

    还有一种硬木好炭唤作红箩炭,火力旺盛无味无烟,也是官用上等。

    宁国府主子们屋里,大都是用的这种好炭。

    这种炭外头有卖的,价钱自然是不便宜。

    除了主子们屋里用的上等好炭,下人房里用的都是普通柴炭。

    梨月这些三等小丫鬟,炭火份例不够,便用木柴烧炕取暖,更便宜经济。

    方才摆膳桌的时候,她看见玉真阁宁大小姐屋里,已经烧了一盆炭火。

    府里主子们的正房,都用火墙地龙保暖。

    暖阁有双层夹墙,火道里不间断烧炭,热气顺烟道弥漫,房里温暖如春。

    不过现在月份早,还不到烧火墙的时候,只在小厅里摆了架黄铜炭盆。

    炭盆上罩着铜丝编的熏笼,金灿灿攒心梅花样式。

    红彤彤的炭火里燃着香饼,熏得屋里暖烘烘香喷喷的。

    等到十月冬月腊月时,屋里用两个炭火熏笼,再把火墙小炕都烧起来。

    洒金炕连着碧纱橱内,与暖阁火墙相通,整个屋子都暖香扑鼻。

    不单是宁大小姐的玉真阁,府里所有正房都一样。

    烧炕烧熏笼都用红箩炭,火力旺盛还没有烟尘与怪味。

    心腹大丫鬟与管事婆子,托主子的福气,也能烧上等好炭。

    普通丫鬟与下人房,用的就是一般柴炭。

    一间屋烧上两盆炭火,就算是很暖和的。

    梨月这些天觉得很冷,可炭火还没发下来,就用了些柴禾烧炕。

    她屋里烧炕用柴,从厨房灶上劈几块就成,还不算太麻烦。

    晚上把炕烧得热乎乎的,趴在炕边看彩雯姐做棉衣,很是舒服惬意。

    她问过秦嬷嬷,何时能发炭下来,毕竟再过些日子,光烧炕也不成。

    秦嬷嬷问了孙财家的,说是要再等两天,已经派人买去了。

    梨月心里还疑惑,往年炭火都是庄子上送来,没听说要去外头买。

    刚听秋盈讲了一遍,才知道是管事房不发,各房各院都没有炭。

    沈氏和管事房商议了,全府各房各院,都要等到十月中才发炭。

    只老太太屋里例外,随时可供应银霜炭,别人都别想。

    “我就不明白了,省这一个月的炭,能节俭多少银子!大小姐置不了这个气,让老嬷嬷出去买。上等红箩炭买了一百斤,普通柴炭买了三百斤。你们锦鑫堂那边,也是派人出去买炭,还没送来呢。”

    秋盈一边缝着衣裳一边告诉,她们坐的小炕烧得暖融融。

    今天上午是阴天,若是不用炭盆不烧炕,只怕做针线手都是冰的。

    梨月听了这些事,这才是恍然大悟,怨不得现在府里人人叫苦。

    虽然说柴禾与炭价格不算贱,可也不能克扣成这个样子。

    眼看着就要入冬,棉衣裳不给做,炭火也扣着不发,也不知是什么道理。

    幸亏宁夫人母女都体恤下情,也不赌气硬吃苦,肯拨私房钱买炭火。

    她们才能才能暖暖和和坐在这里,若像别的房头计较开销,那岂不是?

    梨月不由心里一动,想起二房三房两个院子,不知成了什么样。

    这些事秋盈知道,她伸头看外面没人,这才悄悄告诉。

    “三太太也买了些炭将就着,还算没闹出什么事。二房院里才叫热闹呢。因家务用度被钱姨娘管着,不给二太太正房送好炭。听闻把二太太二公子都冻病了,大半夜开门合户唤府医,闹得鸡飞狗跳,二爷也不理会。”

    这还只是传出来的闲话,二房院里其实更热闹。

    钱姨娘拿着全院的用度,少不得就要作威作福,显示自己贤良。

    指着天气乍冷公中不发炭火,派人去外头买了两样炭火。

    上等红箩炭只给小姐公子们,二爷二太太和她自己都用普通炭。

    可二太太为了前些日吃螃蟹的事儿,正憋着气和钱姨娘闹呢。

    嗔着钱姨娘给她送下等炭,自家房里烧上等好炭,心里气不过。

    原想指着这事儿闹一场,让宁二爷看钱姨娘坏心,懂得自己多么不容易。

    谁知宁二爷根本不理会,只让传府医来看病就完了。

    二太太气得要命,少不得当着宝贝儿子的面,与丈夫哭诉了一回。

    宁二爷满心的烦躁,就骂她没事瞎矫情,自作自受。

    宁二公子替母亲鸣不平,与父亲强辩了几句,当场挨了几耳光。

    二公子想孝顺母亲,却被父亲责打,也堵了一口气,抵死不肯用炭。

    他本就身子弱禁不得寒冷,昨夜真冻病了,今早烧得全身火炭儿似得。

    二太太心疼的要不得,哭天抢地与宁二爷吵嚷了一顿。

    就带着丫鬟去钱姨房里,砸了好些古董摆设,还抓花了钱姨娘的脸。

    宁二爷气急了,不好意思夫妻对打,干脆把丫鬟狠踹了两脚。

    丫鬟疼得半日爬不起来,吓得二太太一声不敢言语。

    现在二房里夫妻如同仇人,话都不说半句,只有钱姨娘得意的要命。

    这事儿梨月是才听说,都不知说什么才好。

    平素二房院里就妻妾不和,家务用度充裕的时候,还能够相安无事凑合。

    如今这一省俭用度,简直如点了炮仗似得,谁也别想安稳。

    就为省那一点点炭火,闹得府里人仰马翻,真有这个必要么?

    有那请大夫吃药的银子,把炭火好生烧几盆,只怕都绰绰有余。

    大奶奶执掌中馈这么苛刻,难道她凤澜院里也这样?

    梨月心里有些不相信,沈氏平日用度也很奢侈,并没见她吃过什么苦楚。

    自古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这般省俭起来,就算沈氏乐意,凤澜院那些陪嫁丫鬟婆子,难道不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