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太太愁的焦头烂额,赶紧派了贴身丫鬟,去别院小厨房询问。
鹤寿堂小厨房没敢去,三房院厨娘不理她,只好奔着锦鑫堂的厨房来了。
“二房院的厨房被砸了,厨娘金娘子又伤了。二太太让我过来,请您老人家帮把手,好歹替几天差事。”
二房丫鬟说话时,就尴尬着低着头。
她刚被二太太抽了耳光,脸上肿着五指山,不得不出来求告。
眼看着快用晚膳,她们院里是冰锅冷灶。
大锅饭没人做还罢了,主子们总不能饿着?
几个公子小姐还好,实在不成还可打发他们去别院里吃。
偏二老爷点了整桌酒席,说要同着钱姨娘提前吃节酒。
还点着名要菜吃,什么蟹酿橙、笋蒸鹅、羊四件,都是麻烦的大菜。
点菜还不够,还冒出许多风凉话,说是金娘子做的不吃。
也是嫌弃金娘子被泼过粪,觉得她又脏又恶心,所以不吃她做的菜。
二太太又是气又是愁,孩子们年小不懂事就罢了,连宁二爷也不懂事。
二房院的小厨房新建,能干的厨娘本就不多,细致菜肴只有金娘子能做。
一个两个都赌气,说从此不吃她做的饭,这是要逼谁呢?
二太太委屈的眼圈通红,险些就掉了眼泪。
二房丫鬟看着二太太这么难,自己挨巴掌也只好算了。
“姑娘,我们这边差事也不少,您看看忙的,一个个脚不沾地!”
秦嬷嬷不兜揽,看都不看她一眼。
二房太太脾气秉性,旁人不清楚,秦嬷嬷可太清楚了。
见着好处就想自己占,做出祸来就推给旁人,天下哪有这好事?
锦鑫堂厨房里很闲在,摆明了是不想帮忙,二房丫鬟心里明白。
秦嬷嬷正慢悠悠熬着豆浆,一勺一勺撇着豆渣沫子。
二房丫鬟没办法,只好红着脸回去,说锦鑫堂不肯帮。
晚膳没着落,二太太急地团团转,谁想到钱姨娘还扭着腰过来催菜。
娇滴滴堆了满脸的笑容,问酒菜何时端去,宁二爷今晚在她房里吃酒。
还说宁二爷吃了酒出门会客,让二太太早些派人送,别让二爷等急了。
因为宁二爷在家里,二太太敢怒不敢言,心里越发堵得慌。
最终是没办法,她拿出二十两私房银子,命人去酒楼叫一桌席面。
钱姨娘听说是要叫菜,临走前还要提醒,一定要去翠华楼。
“别的酒楼菜不好,怕二老爷吃不惯,太太宁可多花几吊钱!”
都知道京师数翠华楼的菜最好最贵,二太太气得要不得。
二公子正在里间看书,听说出去叫菜,也赶出来嘱咐。
“再给我叫个油爆明虾,给母亲点个豆腐羹。”
只有儿子还惦记着自己,二太太通红眼圈儿,险些落下泪来。
主子们的晚膳总算有了着落,可大锅饭还是没人做。
外头老婆子催问了三四遍,二太太才拿出二两银子。
派人去后街的小胡饼铺子买烤饼,分给二门外的奴才们吃。
锦鑫堂厨房院里,依旧很是清闲。
秦嬷嬷煮好了热豆浆,正手把手教梨月和莲蓉点豆腐。
梨月会做不少豆腐菜肴,点豆腐还是头次学,平常都是外边去买。
做豆腐说难不算难,大略是浸豆、磨豆、滤浆、点卤、成型这几步。
但真要区分起来,拌凉菜的嫩豆腐、煎炸用的老豆腐、炖汤用的豆腐脑,还有好些不同之处,要学的地方可多了。
京师这边做豆腐,大多都是用盐卤点浆水,做出来豆腐味道更浓厚。
今晚要做嫩豆腐,所以依着南边方法,用了石膏水点浆。
石膏点出来的嫩豆腐,更加水滑细腻,比外头买的强上不少。
今晚是给宁夫人做盏羹汤,用嫩豆腐做的八宝豆腐羹。
“做八宝豆腐羹用嫩豆腐可以,用豆腐脑也可,太太更喜欢嫩豆腐。将豆腐切碎成丁,再将泡水洗净的野蕈、香菇、松子仁、瓜子仁、鸡肉、火腿这几样,全都切做细屑,放在极浓的鸡汁里,大火热锅炒滚,立刻起锅。”
汤羹里的配菜,本应切做细丁。
秦嬷嬷见梨月刀工不错,特意要考考她,令她切做细丝。
梨月当然是不怕,当初跟曹婶子的时候,刀工下过功夫。
别说是菌菇肉丝,便是这块嫩豆腐,她也能切成头发丝。
“越是要刀工的菜,越是要心绪稳当呼吸平和,不要憋着气切!”
梨月聚精会神屏住呼吸,秦嬷嬷被她逗笑了。
自己接过菜刀蘸冷水,缓缓切完了后半块豆腐。
姜还是老的辣,岁数这么大了,手劲还这么匀称。
嫩豆腐丝又匀又细,放在汤水里飘开,如同一团云雾。
“我总是越往后切的越粗?”梨月震惊。
秦嬷嬷撂下刀子,戳了一下她的头。
“你切豆腐时不敢喘气,自然是越往后越急躁!”
怨不得练这么久都切不好。梨月照秦嬷嬷的方式,果真好了许多。
“嫩豆腐切丝之前,先放在井水里浸着,来回换三次水,这样能去掉豆气。不单是嫩豆腐,连腐脑也是如此。”
宁夫人和宁大小姐母女,都很喜欢吃嫩豆腐和豆腐脑。
只不过宁夫人喜欢咸鲜味道,如八宝豆腐羹,芙蓉豆腐。
宁大小姐喜欢偶尔吃碗甜豆花,用桂花蜜、杏儿酪或蜜豆做浇头。
秦嬷嬷坐在灶火边,讲得头头是道,全不理院外的叽叽喳喳。
外头好些丫鬟婆子们,担着五六个大食盒子,正往二房院里走。
锦鑫堂的人为宁夫人气不愤,自然是冷言冷语。
“二太太给咱太太告刁状,还自家庆贺起来,去翠华楼点了桌子酒席!”
梨月听见大伙闲话,不由分心往院外探头。
翠华楼在京师大名鼎鼎,连食盒子都是一色大漆雕花,精致的玲珑剔透。
京师御街上酒楼争奇斗艳,最负盛名的便是翠华楼。
雕梁画栋的五座高楼,可容纳千余人同时就餐。
每到夜晚,屋顶瓦垄遍置莲花灯,照耀的灯火通明如同白昼。
酒楼厨师有好几位御厨出身,你便是想吃龙肝凤髓,人家也能做得出。
而且这翠华楼开在御街尽头,离着皇宫禁地最近,往来的都是达官显贵。
听说翠华楼的西楼,是专门接待头等王公大臣的,常人想进去都难。
说起来醉仙楼已是头等,但论起翠华楼来还是不敢比。
听闻翠华楼的一桌七个大菜的酒席,少说也要二十两银子。
宁国府的主子,若说是外面叫菜来吃,确实得去最高档的才行。
到底还是有钱好办事,金娘子撂了挑子,二房院也没人挨饿。
梨月收回了目光,不禁还是有些疑惑。
明日的中秋家宴的酒席,二太太不会也去外头叫菜吧?
别说是宁老太君不依,让外人知晓的话,还不被人笑话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