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绒在院门口高举着灯笼,歪着头往里头看。
厨房院那边叮叮咣咣半天了,还夹杂着哭叫声。
宁夫人正在偏厅看账,听得半天吵嚷不断,就有些担心。
自从宁老太君提出省简用度,这府里就大小事儿不断。
府里大锅饭伙食不好,已经有不少人埋怨了。
现在管事房又提出来,府里下人的衣裳也要省简。
把原先的每人两套夹衣,改为每人发套秋装布料自己做去。
先别说那些单身小厮,没人给做怎么办。
只要发布料就有偷手,到手的料子,根本做不出整套衣裳来。
一听就是林大嬷嬷的馊主意,宁夫人想起来就头疼。
这府里低等粗使的下人,眼看着衣食都出问题,谁还肯安心当差。
近来二门外吃酒打架,斗牌聚赌的事儿,都闹出几场来了。
好在还是些小厮和粗使婆子,还不曾影响到二门内宅里头来。
厨房院恍惚着砸东西,还有人哭叫,宁夫人怎能不悬心。
若不是天色已晚,她都恨不得自己去看看,才能放心。
见孙财家的与秦嬷嬷都在院里,红绒简直不可思议。
“掌灯这么久,还在吵嚷什么?咱锦鑫堂何曾如此没规矩?”
原以为是小丫鬟老婆子闹事,谁知道是两个掌事在这里。
秦嬷嬷还举着棍子与孙财家的拉扯,敢是谁要造反不成?
红绒皱着眉,命小丫鬟掌灯,迈步就要进门拽人。
“你们也别多说话了,都跟我回太太去!”
若在平日时候,孙财家的精明伶俐,早说出无数遮掩的话来了。
可今天她是被女儿气懵了,脸色惨白不说,眼睛还血红含泪。
此刻不敢和红绒对脸,赶紧背过身去,不让人看见落泪的样子。
秦嬷嬷见她不吭声,自己也不好先说话,只怕说错了对不上账。
她们不知所措时,还好是梨月上前拦住了红绒。
“姐姐别进来,看沾脏了裙角绣鞋!”
这句话说的脆响,红绒忙低头看,把脚缩回了门外。
“我们刚刚在整理酱菜,谁想到不留心把坛子打翻了,这半边的酱菜坛子都倒了,砸碎了一大片,弄得满地都是酱汤。”
梨月身上也沾了不少,酱汤菜叶乌七八糟的。
红绒拿灯笼照了照,心里就信了七八分。
梨月的怒气已经平静,接下来要想想善后了。
她不是孙小玉,做事要计较后果。
自从进了宁国府的大门,梨月就知道些底下人的规矩。
小丫头们惹祸关起门来打,打破头也没要紧,但最好别让主子们知晓。
促织不吃癞虾蟆肉,都是一锹土上人,做奴婢的不能相互往死里咬。
孙小玉这桩事,不能让太太知道,否则会连累她娘。
孙财家的做锦鑫堂掌事儿,对底下人从没苛待过。
现在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大事化小。
“本想赶紧收拾了,可天黑又看不清楚,这才……”
梨月比比划划解释,引着红绒看地下的碎瓦片。
秦嬷嬷和孙财家的,听见梨月这么说,心里都是一块石头落地。
最不懂事的还是孙小玉,她全不顾来了外人,一直呜咽嚎哭。
红绒的目光落在她身上,将信将疑看了梨月两眼。
秦嬷嬷推了孙财家的一把,走过来给梨月解围。
“小玉丫头手笨,摔了几个酱菜坛子。她娘看着生气,打了她两巴掌,就哭起来了。请红绒姑娘回太太,厨房院没什么大事,吵着太太真是罪该万死。我明日赶早来,就带人收拾好。”
红绒这才算信了,拍着胸口长吁一口气。
“真是芝麻大的小事,也值得大晚上吵嚷。太太这些天一直睡不好,听见这边动静,好不唬了一跳。你们赶着出去,明早收拾也来的及。”
她这也是好意,怕天晚夜深,二门与角门锁了,几个人回不去家。
几个人目送红绒她们走远,才算是松了口气。
孙小玉瘫软在地上,孙财家的让人帮忙,把女儿搭在背上走了。
秦嬷嬷让梨月赶紧回屋,预备着等天亮,早些过来收拾。
第二日天清早,孙财家的派过好些婆子小厮,来收拾院子。
先把碎瓷碎瓦烂菜叶酱肉都撮了出去。
又打了好几桶水,把地面都泼洗干净。
总算赶在备早膳之前,把厨房院恢复了整洁。
收拾东西的时候,秦嬷嬷没让梨月和莲蓉帮忙。
她们在台阶上看,见孙财家的眼底乌青,显然是一夜没睡。
从这天起,孙小玉就告病不来,听说连月钱用度都勾了。
她不再来厨房院做事,大伙儿都挺痛快。
身边少了个说怪话闹脾气的人,梨月的心情都变好了。
比起对什么事都不满意的孙小玉,梨月倒是很容易满足。
秦嬷嬷私下夸赞了梨月,夸她说话办事很周全。
另外嘱咐她,孙小玉的混账话,不要对外人说。
现在府里家务混乱,太太焦头烂额,好多事都靠孙财家的去办。
不要为了那个糊涂丫头,把孙财家的连累了。
至于孙小玉打坏了好些东西,孙财家的赔了二十两银子。
算起来这些东西,总共值不了几两,梨月倒是不好多要。
秦嬷嬷拿了十两给她零用,剩下的十两让她重新买菜肉调料。
重新做的糟腌菜肴,是秦嬷嬷手把手来教,不似往常随意。
肉食只做了四样:糟鲥鱼、酒腌虾、蛏鲊、醉蟹。
素菜也只做四样:茭白鲊、糖醋茄、黄芽菜、食香瓜茄。
这几样腌渍好后,都是十来天才能取出来吃的。
其中最让梨月想尝的,就是糟鲥鱼了。
京师里少有新鲜鲥鱼,梨月只是听说还不曾见过。
不知秦嬷嬷是从哪里买来,送来时用猪油封着,解开还是新鲜的。
去掉鱼肠内脏却不用刮鳞,洗净之后拿刀劈开,斩做小块状。
三两炒细盐五钱红曲兑甜酒,再加花椒茴香干姜各一钱,做成红糟醅。
把鲜鱼块埋进红糟醅着,放在深瓷坛子里,将瓶口封严密。
十天之后取出来,加些葱花蒸制,鲜香味道更甚于鲜鱼。
梨月吃上蒸鲥鱼的时候,已经是中秋节前一日。
柳家的正在做月饼,预备着送给各房当节礼。
“阿婆!阿婆!花园里有人闹事啦!”
梨月端着蒸鱼碟子,小心翼翼走出灶房,差点被莲蓉撞翻。
“小心点!我的鱼!”
“别吃鱼啦!看热闹去!”
莲蓉抢过盘子撂下,不由分说把梨月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