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忙过国公爷与大奶奶的晚膳,酸酸咸咸的肉鲊也出锅了。
大伙儿每人分了一碗,拌着米饭与酱菜吃。
肉鲊是酸咸凉菜,虽在暑热天气,吃着也特别开胃下饭。
梨月专心的边吃边学,将那不爽快的事儿,抛到了九霄云外。
这道肉鲊虽看起来简单容易,真要做的美味好吃,却也有些繁琐之处。
首先要选上好新鲜猪腿肉,用刀背拍得松松的,再切成黄豆大小的粒。
若是肯多花些银钱,用羊腿肉来做,味道自然更加鲜香。
凤澜院大灶银钱不多,贵价羊肉是不可能了,范婆子买了便宜的猪肉。
猪肉粒先下开水断生汆熟,再用细布罩着拧去水气。
花椒、草果、砂仁捻得极碎,加油煎炒出香气后,下入拧干的猪肉粒。
来回翻炒至金黄色全熟,加上一大撮细盐调味。
金灿灿肉粒出锅之前,沿着锅沿儿浇上一大碗香醋,这肉鲊就做成了。
热着吃自然是可以,但放凉了吃更加清爽美味。
特别是味道鲜咸不腻,拌饭拌面吃都是好的。
这道菜梨月见大厨房里做过,也是炒了给丫鬟婆子下饭吃。
在主子们的膳桌上从未见过,无论是猪肉的还是羊肉的。
猪肉肉鲊不登大雅之堂,但对于市井百姓来说,已经是上等美食。
猪肉肥腻有腥气又不易软烂,想要做的好不容易,其实很要厨艺。
酱汁作料调的浓醇厚重,才能把肉香衬托出来。
范婆子的肉鲊看着简单,但要做到这般美味,还是有个诀窍。
这诀窍不是别的,就在最后淋的那碗醋上。
若是纯用老陈醋,出锅就会冲鼻酸苦,肉味不免被遮盖住。
若是纯用南边香醋,又压不住猪肉那点子腥气。
依着范婆子的说法,陈醋与香醋要三七开。
这样的肉鲊酸味底子醇厚,还带着鲜香清甜。
肉粒不软不烂不生不柴,咬起来还挺劲道。
大伙儿吃着饭,无不交口称赞。
范婆子也是得意洋洋,就冲着梨月笑道:“你范妈妈做大菜羊肉不成,论起烂烧猪肉,却是有一手功夫哩!”
梨月听了这话,与众人都是哄堂大笑。
六月炎夏转眼过去,七月初秋时节,早晚已凉爽不少。
凤澜院里头,沈氏每日都与娘家传信儿,探听妹妹与五皇子婚事。
梨月在厨房听着传言,说是万岁爷已经下了赐婚文书。
文书上特意写明,沈氏第三女立为五皇子正妃,第四女为侧妃。
旨意上还约定,待五皇子十六岁开府,两女同日成婚。
皇子同娶姐妹二人,本朝从未有过先例,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沈四姐儿闯玄清观的事儿早在京师传开,贵府内宅便对沈家女颇有微词。
沈氏在宁国府里还算好,受影响最大的却是从不惹事的沈二姐儿。
沈二姐儿十七岁,已许配国子监祭酒魏家的独子,新科探花魏公子。
魏家是寒门出身,祖上是理学大家,极为清贵的读书人家。
魏家十分守旧古板,之所以和沈家结亲,绝无攀附高门的意思。
他们家就是看中沈家女贤良淑德的名声,推崇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
而今看沈家嫡庶两女,争着去做五皇子妃,还在选妃时闹出玄虚来。
不免觉得沈家女言过其实,派人来问过几次,还有退亲的打算。
沈魏两家订婚已久,初聘定礼都已下过,预备下半年成婚。
若此时男家无故退婚,女方几乎是没活路的。
最终是沈夫人出面解释,沈阁老托人劝说,才让魏家打消退婚念头。
沈二姐儿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吓得险些自尽轻生。
虽然婚事是保住,可沈二姐儿因此大病一场,从六月躺到七月。
沈阁老为女儿婚事忙乱几日,险些把答应何昭仪的事儿忘了。
依照沈家与何昭仪约定,沈阁老暗中令礼部上奏,请立昭仪为贵妃。
本朝后宫制度,皇后以下有一品四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
二品九嫔以昭仪为首,另有昭容、昭媛、修仪、修容等。
最后是三品婕妤、美人、才人共十八人。
如今皇后无子常病,四妃只有贤妃在位,其他三妃空缺。
礼部尚书上奏时,不敢指名道姓,请万岁爷单独晋位何昭仪。
因此奏本上写的婉转,大意是请万岁爷将生育过皇子的妃嫔都晋一晋。
宫中除何昭仪外,其他生育皇子的妃嫔,最高也就是个婕妤。
言下之意就是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何昭仪该做四妃之首,正位贵妃。
沈阁老听着礼部奏请,颇觉奏本写的婉转大方,连忙出班附议。
谁知道司礼监吕公公,早防着他这一手,跳出来一通声泪俱下。
别的事儿都不提,只是哭着怀念死了的宁淑妃与不知下落的三皇子。
三皇子十二岁做质子北上戎狄,至今生死不明,大约就是为国捐躯。
宁淑妃为爱子忧闷抑郁,临终都死不瞑目。
吕公公哭哭啼啼几句话,顿时勾起万岁爷愧疚之情。
当场御笔亲书,为宁淑妃加谥号为淑慧贵妃,追谥三皇子为亲王。
又下令礼部与司礼监重修宁淑妃陵寝与三皇子衣冠冢,加春秋二祭。
万岁爷哭红了眼,低头见朝臣中站着宁元竣,是宁淑妃的亲侄子。
还令推恩各代宁国公同享春秋二祭,还追赠宁元竣之父为大司马。
宁元竣跪谢痛哭,发誓必定再回北关,无论生死要将三皇子带回来。
本来是一次普通朝会,闹得君臣伤感落泪,满朝臣子都陪哭一场。
万岁爷感怀宁淑妃母子,悲痛难忍早早退朝,就没提何昭仪晋位的事。
沈阁老挖空心思,倒给宁家人抬了轿子,本就憋了一肚子愤懑。
等到下朝出宫时,见宁元竣与吕公公说笑,心中更添一层气。
偏在这时辰,何昭仪派女官来问消息,催问十分急迫。
沈阁老眉心紧锁,心中纠结起一团乱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