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国公府小丫鬟 > 第112章 对手
    凤澜院厨房小屋里,炕桌上摆了盏油灯。

    自从吃过晚饭,秋盈和环环就围着半块香胰子发呆。

    她俩也都没见识,贴着鼻子拼命嗅,恨不得咬两口尝尝味道。

    环环拿出把小刀子,把剩下的切做了三块儿。

    秋盈在针线笸箩里找料子,打算缝三个香囊装这香胰子。

    都觉得这东西拿来洗用,算是暴殄天物了。

    梨月不管她们忙乱,从藏零钱的荷包里头,寻出了一两钱银子。

    她预备去门口托人买东西,明早好回来做点心。

    这几天梨月在府里四处打听消息,已把参加大厨房比试的对手摸清了。

    虽说报名的有二十多个,真正会厨艺能上灶的却是不多。

    大多数儿是浑水摸鱼,顶多会添个柴洗个菜,蒸饭不糊就算是好的。

    若说真正学过厨艺,能与她比拼争竞的,只有五个小丫鬟。

    头一个是锦鑫堂掌事孙财家的女儿,十四岁的孙小玉。

    她是记名的宁国府奴婢,却从小没在府里当过一天差。

    孙财夫妻是宁夫人奶兄奶嫂,老婆在锦鑫堂做掌事,男人掌管陪嫁铺子。

    宁夫人陪嫁五间铺面,最大的是御街上的醉仙楼。

    这家酒楼是京师头等酒店,五间门楼三座楼面,光卖酒就有几十种。

    酒楼吃食更是南北并包,凡天下有的珍馐美味,没有不能做的。

    灶上有名厨师有十来位,还有两位北派女厨娘,听说厨艺出神入化。

    孙小玉八岁去醉仙楼跟厨娘学徒,到今天已经整整六年。

    这次听闻大厨房秦嬷嬷收徒弟,孙财夫妻要她回来争个位子。

    孙小玉在大酒楼里学过徒,想必煎炒烹炸样样精熟,梨月心知她是劲敌。

    第二个对手,就是秦嬷嬷的孙女儿莲蓉。

    莲蓉虽然娇生惯养,说话轻狂爱得罪人,可她的能耐不容小觑。

    头两天梨月去大厨房送东西,见莲蓉正在做银鱼羹。

    刀工火候下料都掌握的极好,味道上挑不出半点错处。

    她挑选食材眼光,特别的精准独到,闭着眼就能拿着最贵的。

    梨月听干娘说,别看莲蓉才十一岁,她已经能做鸳鸯五珍烩了。

    这可是秦嬷嬷压箱底的拿手菜,得过先帝爷亲口夸奖。

    前些天梨月还对莲蓉有些轻视,如今可不敢小看她。

    第三个对手让梨月特别惊讶,竟是宁二小姐的小丫鬟杏儿。

    她在小茶房尝过梨月的大耐糕,随口就说出了关窍儿。

    梨月当时没太留心,还是去大厨房打探消息时,听莲蓉随口说的。

    杏儿做点心小食是高手,特别擅长的奶酥点心。

    莲蓉吃过她做的油酥泡螺与蜜浮酥柰花,想和她学但她不肯教。

    杏儿的缺点是嘴勤手懒,最爱干的事儿是点评别做的好赖。

    她自己会做点心这事儿,连身边的人都不知晓。

    杏儿来报名大厨房比试,是因为不想跟二小姐做陪嫁。

    她父母是宁国府采买房买办,只有杏儿一个孩子,指着她招女婿养老。

    第四个丫鬟翠妞儿是针绣房出身,面食功夫出神入化。

    她面条抻得比龙须都细,炸出的五色面果子,比苏绣扇面儿都漂亮。

    第五个是大厨房的烧火丫头万姐儿。

    她做烧肉最是一绝,一根柴火能将小乳猪烧得脱骨软烂,会做五割五烧。

    梨月平时自觉手艺不错,但要说轻松超过这五位,她也不敢说大话。

    她们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顶多算是势均力敌。

    这五个人的手艺,莲蓉的汤羹,梨月已经尝过。

    针绣房翠妞儿做的龙须面,托干姐姐彩雯的福,她也吃了几口。

    万姐儿做的烧肉,梨月虽然没吃过,却亲眼看见过。

    只剩下孙小玉的手艺,还有杏儿的点心,梨月还不知晓深浅。

    可惜孙小玉平时不在府里,想寻也找不到人。

    梨月费尽心思琢磨,就想尝一口杏儿做的油酥泡螺。

    这东西她自己也会做,不知与杏儿做的有什么差距没有。

    如今这种情形,她不好去宁二小姐房里找杏儿。

    而且她与杏儿只是点头交情,就算找她也是没有用的。

    梨月心里的意思,既然莲蓉吃过她做的奶酥点心,那就算好办了。

    她打算自己做些,也拿去让莲蓉尝尝。

    莲蓉是个嘴损的,若有缺漏差错,必定会当面嫌弃。

    做油酥泡螺需要鲜牛乳,凤澜院没这东西,去管事房要也不可能,只能出去买一些。

    京师里买新鲜牛乳可不容易,必须是五更赶早儿。

    要知晓城里没有养牛供奶的,养牛卖奶的人家都在东城门外。

    养牛人家四更不到就挤奶,四更半挑着牛乳赶城门进城。

    这牛乳五更天在城门口卖,顶多半个时辰就卖光了。

    暑热天气,牛乳从落地到人家里,不能拖过一个时辰,否则就不新鲜。

    梨月没法五更天出大门,只能去托付门上小厮帮忙。

    那伙子懒贼人,让他们大清早跑腿儿,没五钱银子酒钱,一定不肯去。

    梨月掂量着手里的银子,心里颇为心疼。

    跑到二门口影壁处,一伙儿小厮坐在台阶上闲聊天。

    她刚说明早去东城门里买牛乳,就个个头摇的拨浪鼓似得。

    “大清早晨的跑那么远?五钱银子不够鞋钱哩!”

    五钱银子还嫌少?都能买两只烧鸡吃了!

    平时她托二顺买东西,给两三钱银酒钱,他都高兴的什么似得。

    可惜这些天二顺寸步不离国公爷,这些事儿都托不了他。

    梨月赌气要回去,这才有个年小的,嬉皮笑脸接了银子和瓦罐。

    “小月姐别着急嘛!五钱就五钱,比没有还强些。”

    好容易安排好明天的事儿,天色已经全黑了。

    梨月手里没提灯笼,小心翼翼往回走。

    谁知还没到凤澜院厨房角门,忽见一片灯火辉煌。

    几个人围着范婆子指手画脚,环环和秋盈也在旁边。

    梨月不知出了什么事儿,慌忙跑了几步过去。

    “哎呦!那不是小月?”范婆子如蒙大赦。

    梨月还没来得及张口问,一个小巧身影儿就扑了上来。

    “小月,快救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