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蒸汽大清,挽救神幻华夏 > 第379章 我那迷人又可爱的老祖宗

第379章 我那迷人又可爱的老祖宗

    在这短暂,却又仿佛无比漫长的沉默中。

    宇道目光如炬,扫视着礼堂的每一个角落。

    灯光洒在少年坚毅的脸庞上,映出他深邃的目光。

    台下众人有的眉头紧皱,有的微微颔首。

    大家都在认真思考,就连身旁的康德先生,也不自觉地摩挲着下巴,陷入沉思。

    宇道稍稍缓了缓紧绷的神经,胸膛微微起伏。

    声音再次响起,这次少了几分激昂,多了几分平和:

    “康德先生,以及在场的各位!”

    宇道的声音在礼堂的穹顶下回荡,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力量。

    “我并非想贬低西方文化,而是希望大家能以客观、辩证的视角!”

    “重新审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以更加理性的思维去看待、学习西方的信仰体系和修炼体系!”

    “而非盲目的崇拜和追捧别人的体系!”

    听到这番话,台下的几个华夏学生们,眼中流露出认同的光芒。

    不少人挺直了腰杆,像是受到了某种鼓舞。

    西方留学生们交头接耳,脸上带着思索的神情。

    金发少年不再像之前那般冲动,反而安静地聆听着。

    “我们需要深刻思考,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

    宇道微微前倾,目光扫过众人,仿佛要将每个听众的灵魂看穿。

    “我们生活的世界从哪里来?”

    “今天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最初是如何开始的?”

    “我们所在的华夏,何以成为华夏?”

    “作为华夏人,我们何以成为我们?”

    宇道的语速放缓,一字一句如同重锤,敲在众人的心头。

    “混沌,是华夏先民想象宇宙之初!”

    “混沌是什么?或许就像一团气!”

    “无序无形,无穷无尽,包容一切!”

    “却又似乎什么都没有!”

    宇道的声音庄重,但又带着丝丝玄妙!

    “人类需要神话,但作为其中主角,神从何而来?”

    “其实华夏人似乎对这个核心问题,并不关心!”

    “好似神并非神话的主角,华夏人民更关心的是!”

    宇道稍稍停顿,目光炯炯,猛地提高音量,一字一顿道:

    “人!!”

    这一声如洪钟鸣响,震得空气都微微发颤。

    “从何而来!”

    宇道话音刚落,台下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

    宇道微微扬起下巴,目光如同探照灯般,穿透人群,继续说道:

    “中国的创世神话版本有很多!”

    “我们最熟悉的一句话就是:‘自从盘古开天辟地’!”

    “这句话,几乎成为种种讲述的开端!”

    “他用自己庞大的身躯,衍化出一片丰富多姿、辽阔而具足的山河。”

    “这寓意着宇宙的万事万物,都是‘人’物化而成!”

    “体现华夏文明“天人合一‘的启示!”

    “这绝不是简单的神话传说,而是华夏先民对‘人’改造世界能力的极致想象。”

    “究其根本,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

    “盘古开天辟地中,地将成形的描述可以与古代地理探索相联系。”

    “在历史事实上,华夏古代的地理探索非常发达!”

    “如《山海经》,记录了大量的地理知识和神话传说!”

    “华夏更是最早,有着详尽地理知识论述、地图的文明!”

    “盘古不是遥不可及、高高在上的神明!”

    “而是凭借顽强意志和无畏勇气,为后世子孙开辟生存空间的先驱。”

    “后代子孙,为纪念其功绩,将其奉为神明!”

    礼堂内,骚动逐渐平息,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宇道牢牢吸引。

    西方留学生们眼中的困惑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好奇与思索。

    华夏学生们的脸上,原本卑微、怯懦、不自信的神情逐渐消失。

    “我们之所以将母亲的光辉,投射于女娲!”

    “是因为愿意相信,人类在幼年时期,拥有过强大的安全感!”

    “以及充满智慧、勇敢而无私的爱!”

    “女娲补天,用五色石!”

    “其真实描述,女娲之前人类纪年是360天。”

    “因为这是月相周期变化,即为2953天!”

    “一月30天,十二月360天!”

    “但实际上,一年为365天,每年差了五天,时间长了历法就会彻底错乱。”

    “明明应该是夏天,外面却在下大雪,直观感觉就是天破了。”

    “而华夏,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热爱和追求农耕!”

    “很多作物只要早十天,或者晚十天去种,收成大有不同!”

    “所以女娲炼五色石补天,也就是‘置闰’!”

    “三年可以置一个闰月,反应回归年365又四分之一天的发现,改成365天一年。”

    “步的五天,对应五色石!”

    “女娲补天其实是一本历法,叫女娲补天时。”

    “但后世流传中,变成了女娲补天石。”

    “所以逐渐演化成传说神话中,具象的女娲用五色石来补天。”

    “但其实,最开始的‘补天’精度远远不够!”

    “上古的女娲们,开始年复一年的观测!”

    “观测了至少上千年的时间!千年的时间尺度,甚至让我们的先贤发现!”

    “南方夜空一些原本在地平线下的星星,竟然露出了地面!”

    “而北方星空的一部分,则永远的沉入地下!”

    “他们用肉眼就发现,我们世界的位置,会缓慢变化!”

    “这也就是女娲补天神话的后半部分,共工撞到不周山的传说!”

    “经过无数先辈的精确测量!古人得到阳历年比阴历年多1088天!”

    “一个月亮盈亏周期为2953天,两者取最小公倍数!”

    “于是我们从最初的,三年一闰,到五年两闰,最后定格在十九年七闰!”

    “同理可得,后羿射日估计也是时间偏差。”

    “一年同样360天,分为十段,一段就是’一日‘,那么一个月有36天。”

    “然后后羿,按照月相改为一个月差不多有31天。”

    “所以才叫射掉‘九日’,按照留下来的这一‘日’来重新测算历法。”

    “而夸父逐日,也是在测算历法!”

    “类似日晷或者圭臬,向着太阳的方向跑动,以此来测量逐渐拉长的影子。”

    宇道滔滔不绝的讲述,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众人认知的大门。

    台下的华夏学生们,脸上的自豪愈发浓烈。

    挺直的脊梁,彰显出强烈的文化自信。

    彼此眼神交汇间,满是对先辈智慧的敬仰。

    前排的一位女生,眼眸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悄声对身旁同伴说:

    “原来我们的神话背后,藏着这么伟大的智慧,以前是我对自己的文化了解太少了。”

    西方留学生们,起初满脸惊讶,随着宇道的讲解,逐渐露出钦佩之色。

    金发少年微微张大了嘴巴,眼中满是难以置信,随后又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一位西方女生忍不住惊叹:

    “这太不可思议了!”

    “华夏神话,居然蕴含着如此精密的历法知识,和先辈们对世界的探索。”

    康德原本摩挲下巴的手停了下来,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身子不自觉地微微前倾,认真聆听宇道的每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