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克伸松了一口气,听朱元璋的话,只要孔家不跟着牵扯此案,不去接衍圣公的名头,朱元璋便能保住南孔富贵。
“臣孔克伸,遵旨!”
蒋瓛笑呵呵地上前搀扶住孔克伸,道:“孔先生莫急,陛下还交代了一件事,需你亲自往金陵一趟。”
孔克伸刚站起来的腿一软,差点又跪下。
“蒋千户,陛下何意啊?我南孔一族绝对没有要染指衍圣公封号的意思啊!”
蒋瓛的笑意更浓,解释道。
“孔先生,陛下请你去金陵,乃是为了了结此事,你只需……”
蒋瓛将办法详细讲给孔克伸听,孔克伸听完,已然是满头大汗。
“蒋千户,若这么干,我南孔岂不是得罪了满朝文武?不瞒您说,从京城来的诸位大人的信使,都在外面等着呢。”
孔克伸极为惶恐,却听蒋瓛说道。
“孔先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何况你去的金陵不是龙潭虎穴,有陛下庇护。”
“你为陛下解决心腹之患,从此你衢州南孔便有陛下庇护,谁人能动得了你?”
“相反。”蒋瓛别有深意地说道:“没了陛下的庇护,天干物燥,若是半夜走了水,家里进了贼,孔家岂不危险?”
豆大的汗珠从孔克伸的额角淌下来,锦衣卫的手段孔克伸不是没听过。
若锦衣卫铁了心要对付南孔,孔克伸一家能往哪里逃?
孔克伸天人交战好一会儿,才答应道:“好,吾会按照蒋千户说的做,还请蒋千户回禀陛下,莫要食言。”
“孔先生不愧是南孔家主,识时务,顾大局!”蒋瓛露出一抹笑意,“从今日起吾将派出亲信,贴身保护孔先生家族。”
“孔先生不必感激,吾蒋瓛亦会扮做护卫,随行孔先生北上,直到您抵达金陵。”
蒋瓛的话,击破了孔克伸最后一丝别样的想法。
孔家人落在锦衣卫手里,但凡孔克伸敢有半点别的心思,他南孔一家性命难保。
望着笑面虎一样的蒋瓛,孔克伸挤出一抹比哭还要难看的笑容,道:“那就……多谢蒋大人了。”
金陵,经过朝中众臣与朱元璋的争论,朱元璋终于“妥协”,允许衢州南孔入京。
孔克伸领着仆从,便从衢州前往金陵。
孔克伸抵达金陵当日,金陵百官相迎,凡是儒家的士人几乎全都到了。
浩大的阵仗将孔克伸吓得没敢进城,从另外一个城门悄悄进入金陵城。
后在礼部的安排下,入住金陵驿馆,等待朱元璋的召见。
孔克伸在金陵住了三日,这三日就没消停过,来拜访孔克伸的人络绎不绝。
更有翰林院以及国子监的学子,还有部分士子围在驿馆之外哀求、哭诉。
他们恳求孔克伸能承担起大任,不能让衍圣公的封号断绝。
孔克伸最后受不了了,撂下一句话:孔克伸必恪守孔氏子孙之本分,不愧对孔圣人!
孔克伸正式表态后,外面哭诉的人才肯散去,还孔克伸一个清静。
三日后,金陵,皇宫,奉天殿。
“宣衢州孔氏一族家主孔克伸上殿!”
伴随着内官的嘹亮嗓音,孔家家主孔克伸快步走入奉天殿。
文武百官的目光,齐齐注视着孔克伸。
孔克伸精神高度集中,不敢有丝毫怠慢。
“臣孔克坚,拜见皇帝陛下!”
朱元璋高居龙椅,望着孔克伸。
“孔卿无须多礼,平身吧。”
朱元璋摆摆手,道:“从衢州到金陵舟车劳顿,咱本不想这么快召见孔卿,让你在驿馆多休息几日。”
“然山东曲阜孔氏,勾结白莲教祸乱山东,如今北孔已然被流放,天下士人都想让咱将衍圣公的封号赐给你衢州孔氏,才不得不召见。”
孔克伸挺直了腰杆,道。
“陛下体谅臣,臣不胜惶恐,北孔之事臣亦有所耳闻,孔希学、孔希悦有辱孔氏门楣,与白莲邪教勾结不清,臣痛心疾首!”
“臣认为陛下对曲阜孔氏的惩处,合情合理,只有严惩才能维护孔圣人之名!”
听孔克伸的话,朝中的臣子有些焦急,怎么孔克伸翻来覆去就是不提衍圣公的事儿?
御史大夫安然咳嗽一声,道。
“陛下,曲阜北孔咎由自取,然衍圣公之封号不可丢,臣请陛下将衍圣公封号赐予衢州南孔!”
吏部尚书李信亦站出来。
“臣附议!衍圣公封号传承数百年,吾大明传承天下正统,岂能没有衍圣公之封号?”
礼部尚书刘仲质高声疾呼。
“衢州南孔气度高洁,乃孔圣人正统后裔,理应承袭衍圣公封号,传承文脉!”
……
朝臣们你一言我一语,齐齐要求朱元璋给孔克伸册封衍圣公封号。
朱元璋的脸上挂着面具一般的笑意,挥了挥手。
“衍圣公封号一直在北孔,而今北孔被流放,咱的确考虑过将封号赐予南孔。”
听到朱元璋的话,众臣子纷纷露出喜色,不过旋即朱元璋话锋一转。
“但咱也要问问孔爱卿的意思,孔爱卿你可愿意接受衍圣公之封号?”
无数双眼睛齐齐望向孔克伸,只要孔克伸点点头,此事就成了!
孔克伸深吸一口气,道。
“启禀陛下,臣,不愿接受!”
啊?朝堂上一下子炸了锅,朱元璋的眼底则浮现出一抹笑意与轻松。
刑部尚书开济眼珠子都红了,喊道:“孔大人,你岂能如此?你这般行径,对得起孔圣人么?”
孔克伸表现得不卑不亢,道。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吾衢州南孔是孔圣人后裔,传承孔圣人的学问,让儒家之圣贤经典不绝于天下。”
“教书育人,已经是极好了,至于那衍圣公的封号,本就不是我衢州南孔的。”
“所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故多谢陛下美意,臣不会接受,”
礼部尚书闻言也忍不住,斥责道。
“孔大人,你拒绝了衍圣公封号,难道就不顾天下士人?不顾天下文脉了么?”
孔克伸饱读诗书,论耍嘴皮子的功夫不弱于朝中重臣。
孔克伸微微一笑,道。
“天下儒学兴盛,岂是因为一个‘衍圣公’封号存在而兴盛的?儒学兴盛在于其本身的价值。”